|
骨伤科研究所所长、省名中医招仕富主任医师 招仕富 骨伤科研究所所长,骨伤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部硕士生导师。2005年被授予湛江市十大名中医,2012年被授予广东省名中医。湛江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学会湛江分会中西医结合骨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科技奖励办评审专家。 招仕富教授从医40多年来长期临床一线从事骨伤脊柱病临床研究,专长于运用中医传统整脊推拿、正骨复位、针灸、小针刀和中草药散、膏、酒系列制剂,外敷内服,内外兼治等特色疗法。擅长诊治跌打损伤、骨折脱位和各种骨伤科疑难杂症;对脊柱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结合中药液冲洗法等综合疗法,取得显著疗效;对老年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小儿骨折、脊柱侧凸畸形等的防治及功能康复积累了40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学术思想如下: 1、树立骨伤科无创与微创相结合的诊疗技术理念:在擅长诊治跌打损伤、骨折脱位方面,充分发挥中医传统正骨疗法的特色优势外,也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正骨术也要有标准化的临床研究和部分外固定治疗不能满足现在发展的需要,为克服存在的问题,中医骨伤科治疗骨折,观念的转变及创新尤为重要。由原来无血疗法转变为在有限手术配合下将复杂骨折转变为简单骨折,采用微创复位内外固定疗法及运用外固定支架穿针整复结合小夹板疗法治疗多发性骨关节损伤,骨折端调整加压固定可靠,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对骨关节开放伤能同步治疗,临床特点有手术创伤少,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康复早等优点。该系列技术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著作论文10余篇,在广东省“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学术传承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广东省“十二五” 期间继续发展微创骨科新技术,对陈旧、畸形愈合骨折使用针刀折骨整复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经课题组立项研究取得省级课题临床研究成果,再创中国中医骨伤科领先水平,为发展中医骨伤科事业努力作贡献。 2、局部与整体辩证论治相结合:在80年代开展对骨伤脊柱疾病,特别是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方面,经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取得了在脊柱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理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先期研究“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平衡整脊手法治疗研究与临床应用”,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针对局部椎间盘退变,单(多)个椎体位移,椎间盘突出,椎体可沿三维空间及六个自由度位移,是脊柱力学失衡的病机特点,以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病学说为依据,以脊柱力学失衡的病机特点,创立“三部平衡整脊十八法”的整体治脊疗法,主要以辨病与辩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分部整复,上下连贯, 相互协调,达到整体平衡的目的。后期立项“招氏平衡正骨整脊三部十八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大样本的临床病例,并对其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研究,发现近期有效率达94%,远期优良率达82%,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该项目荣获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中医伤科学术发展观:在骨伤病“十二五”期间对脊柱病,特别是对椎间盘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促进椎间盘疾病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立足于中西医融合微创脊柱外科治疗新理念,探讨椎间盘疾病的介入治疗与中药内服外用及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脆性压缩骨折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运用三维正骨理论,在创立“平衡正骨整脊三部十八法”的整体治脊法则上,应用中药内外兼治方法。自拟三龙通痹汤,结合针刀推拿,康复理疗等治疗骨伤病(脊痹症、骨痿症),有着鲜明的中医特色和显著疗效。不但吸引了本地患者,而且每年有许多外地和海外华侨慕名而来诊治。诊疗人数在当地处于领先地位,治愈好转率达90%以上。该系列技术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该成果在被评为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适宜诊疗技术项目推广应用。先后举办了各类的学术培训班,培养了专科人才达300余人。为当地乃至南粤的中医骨伤科事业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区域性影响和树立了品牌效应,为继承和创新现代中医骨伤科学术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